【谷埔水堂】重回谷埔的點滴

提起點滴是生命,大概會想起「揹水一戰」,或幾年前方力申的香港環島泳。點滴是生命是註冊慈善團體,創立於1998年 […]
【鄉村事…鄉村是?】 Ep.05 梅子林、谷埔、榕樹凹的中文大學建築復育計劃

#復育最重要係一個延續到嘅過程
#要有人返去
#梅子林谷埔榕樹凹分別
提升村落形象:修復進行中

來到荔枝窩,其中一樣會留下深刻印象的必定是荔枝窩的風水牆,妝點著美麗瓷畫、畫有荔枝窩地圖的牆身包圍著整條村,如 […]
谷埔願景團隊訪問(下):谷埔的場景營造

廢墟花園 由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的「廢墟花園建築景觀微更新:谷埔村老圍樹院宅復育與社區空間活化」 […]
谷埔願景團隊訪問(中):建築保育作為一種與環境、人文的互動方式

谷埔客廳 由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的「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下 […]
谷埔願景團隊訪問(上):團隊初探

沙頭角客家聚落研究 由王維仁教授帶領的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下稱「谷埔願景團隊」)自 202 […]
惜玩荔枝窩

在這個網絡資訊快速流通的年代,人人都輕易成為旅遊達人。只需在網絡上簡單輸入荔枝窩,馬上就能找到有關的歷史、交通 […]
尊重——共創的起點

2023年9月起,由創不同啟動、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的村里故事(ruralcommon.hk),招募了一群共創 […]
我們眼中的鄉郊:說故事的重要性

因為種種原因參與鄉郊保育工作,至今將近五年。每當我說起這份工作時,身邊朋友的反應通常會說,「除了客家燜豬肉,還 […]
森林村落問與答:義工在復村的角色

森林村落項目於 2021 年啟動,由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主辦、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協辦。項目由鄉郊保育 […]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以建築作為復育的載體(下)

遊谷探埔(From Vally To Plain)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下稱中大團隊)在谷埔進行的復育項目——「 […]
從使用者眼中觀賞荔枝窩鄉村花園

「荔枝窩村園境及建築環境改善工程」(下稱「鄉村花園」),由暖窩主辦、香港鄉郊基金協助。項目將村內部分難以復修的 […]
與谷埔村二代 Lilian 對談

七八十年代起,隨着時代發展,大量谷埔村民移民海外。Lilian 的爸爸是少數沒有移居海外的村民,Lilian […]
新構想!吉澳實境遊戲

當你遊覽吉澳時,你會通過甚麼方式了解它?是參加導賞團?是閱讀書籍?還是通過地質公園設立在島上的解說牌? 原來村 […]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以建築作為復育的載體(上)

梅子林復育計劃(Project Plum Grove)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下稱中大團隊)在沙頭角的鄉村復育中主 […]
「鄉村互助自理」:也許能為鄉郊保育的未來帶來新想像?

「互助自理」(Commoning)的概念大家聽過嗎?簡單來說即是指社區集體並自主地分享、管理共同資源的過程。受 […]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的復耕嘗試:對本地農業可能性的全新探索

撰文:Rain Wang 編輯:May Ma & Hermion Au 2017 年 10 月起,香港 […]
荔枝窩村村民以衛生為主題管理協議

未知大家走入香港鄉郊的時候,有想過村民及遊人活動產生的垃圾是如何清理的嗎?以位處沙願角鄉郊的荔枝窩為例,清潔員 […]
新構想:「早zau3 晨sin2」! 荔枝窩康樂棋

你會花多少時間遊覽荔枝窩? 參觀這條客家村落時,除了從單向的形式了解村莊的歷史文化、享受鄉郊的平靜自在外,你有 […]
沙頭角旅行創新模式?

政府開放沙頭角禁區,期望將其轉化為本地遊熱點及東北鄉郊的交通樞紐,降低遊人前往印洲塘沿岸地區的偏遠鄉村,包括慶 […]
鄉郊花園:設計團隊對談

「只想回家後坐著、什麼也不用幹」你也曾經有這個念頭嗎? 相信現時不少城市人,在忙碌一整天後,只想坐著、躺在家裏 […]
偏遠鄉郊的社區報:重塑人與地方情(下)

欲查看上集請按此 社區報是社區回應社會的橋樑 社區報不僅做到承上,還能啟下。 理大團隊試過從村民二代的口中得知 […]
偏遠鄉郊的社區報:重塑人與地方情(上)

記得上一次閱報是什麼時候?在這甚少人閱讀傳統紙媒的當下,理大設計學院「重聚谷埔」的團隊,竟在谷埔這個常住人口少 […]
新構想:「早zau3 晨sin2」! 荔枝窩村里地圖

「荔枝窩村里地圖 x 康樂棋」為「村里故事:鄕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項目的新構想之一,由村里故事共創團隊設計、策劃及測試。項目由創不同協作 及 繼里畫坊 共創,並由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