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村里故事 是香港首個以鄉郊保育及創新為目標的虛擬公共空間

由 MaD創不同協作 及 The Common Map繼里畫坊 共創,並由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

此平台將以慶春約及鄰近鄉村起步收集村里故事,以人類學方法理解生活智慧;
並整合現有鄉郊項目資訊,策劃村里資源和回憶,以畫圖講故形式呈現鄉郊多元面貌。 

為甚麼要籌辦「村里故事」平台?
► 一站式鄉村活化資訊平台
► 文化承傳:傳統鄉村長大的最後一代
► 現代社會可如何從傳統文化學習?


項目過程

MaD以跨界合作、共創、同理心及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擁有豐富社區參與經驗。在今個項目,我們銳意透過設計思維,與村民和公眾共創,發掘鄉里故事,探索促進鄉郊活化的創新及多元發展的方程式。為此,我們公開招募22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共創團隊成員,一起走入沙頭角一帶的鄉郊收集故事。團隊分為兩期走入十個鄉郊村落,聆聽並記錄生活故事和智慧。

我們希望通過畫圖講故的方式,既將村里故事和村民生活智慧,化成簡單明暸的圖像,收集並傳承鄉村珍貴回憶;同時整合散落各處的鄉郊項目,拼湊及策劃一幅村里資源和回憶地圖,令公眾一目了然,隨時瀏覽鄉郊資源及跟進保育進展。

週期一主要到訪地點:鎖羅盆、三椏村、牛池湖、荔枝窩、梅子林、蛤塘、小灘
週期二主要到訪地點:谷埔、鳳坑、鹿頸

我們相信鄉郊活化應建基於對在地文化和村民的尊重,才有更多元和可持續的未來。當市民、旅人及研究者都在此閲讀故事,創造傳承的橋樑催化跨界創新,他們不再是被動消費者,而是鄉郊保育共創同行者。 

媒體報導

  1. 我們眼中的鄉郊:說故事的重要性
  2. 尊重——共創的起點
  3. 一個關於吉澳的社區實驗 實境遊戲述說地方故事
  4. 荔枝窩復村十一年(二之一) 社區實驗 推動鄉郊經濟
  5. 荔枝窩復村十一年(二之二) 有一種溝通叫「地圖設計」

我們是誰?

主辦機構:MaD 創不同協作
MaD(Make a Difference)以香港為家,是個結合思考和行動的地區性協作平台──在這裡發掘創意的社會潛能、結識跨界別的changemakers,一同以創意創新回應社會挑戰。MaD的長遠目標是建立一個創意公民社會。自2009年成立以來,我們從專注於年度旗艦項目──MaD年會,發展成一個多面向的平台,旗下項目包括賽馬會“創不同”社會創新實驗室、賽馬會“創不同”學院、多個社會參與式藝術項目,以及與不同伙伴跨界合作的創意企劃。


共創伙伴:The Common Map 繼里畫坊
The Common Map 策劃及復興鄉郊文化資源。自2019年主力荔枝窩、梅子林及鄰近鄉村,以繪圖(mapping)、研究、實踐,重新思考城與鄉、現代與傳統的關係。


資助機構:鄉郊保育辦公室
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辦)於2018年7月底在環境保護署下成立,致力推動香港鄉郊地區的復育工作,例如沙羅洞的生態保育、荔枝窩的鄉郊復育工作等等。2021年年末,村里故事獲鄉郊辦批出鄉郊保育及復育研究活動基金(項目編號EP86/27/24/11-16)作為平台的營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