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指:「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藥用」,黃酒作為米酒的一種,有氣通血脈、厚腸胃、潤肌膚、散寒濕氣、養脾扶肝、祛風下氣的作用。客家人也耙黃酒,開耙沒有什麼恰當氣候,不過夏天發酵快,冬天慢,時間越長酒越醇,故一般都以中秋後至翌年春天釀酒為佳。
家家戶戶釀黃酒方法不同,但材料大致不離糯米、酒餅、水、米酒和玫瑰露酒。今次我們就訪問了谷埔李媽媽,傳授她的私人釀酒秘方:
份量:
步驟:
- 糯米浸泡一晚直至軟身,隔水蒸熟後攤凍至30至40度
- 酒餅壓粉,與糯米飯和800毫升30至40度温水拌勻
- 清潔消毒十斤大的玻璃瓶,瓶底放少許酒餅
- 將拌勻的糯米飯倒入玻璃瓶,中間留小洞。最後在飯面灑少許酒餅及200毫升清水
- 放於陰涼地方發酵四至六天。切勿擰緊蓋子,因為發酵需要氧氣
- 加入米酒和玫瑰露酒並密封
- 發酵三個月,直至糯米沉底便大功告成
黃酒是客家人過年過節,招呼人客時不可少的一份子。黃酒固然可以即飲,也可以來個黃酒煮雞,更是客家婦女坐月補品——但在不如今天富庶的五六十年代,雞是過年過節才捨得吃的大菜,所以婦女產後煮雞酒補身,也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因此,有些客家人改以豆腐卜、粉絲、雞蛋來煮黃酒糟作替代品。來到今天,黃酒煮雞已經是家常便飯,做法是先爆生薑碎,放入雞塊炆稔,最後將雞塊和黃酒一起倒進瓷鍋煮個多小時,便成了一頓美味。至於酒釀,可以用來煮酒釀丸子等甜品,毫不浪費。
醋又名「苦酒」,它的前身即酒。明朝《本草乘雅半偈》總結醋用「五谷及秕糟飴果皆可造」——而廣東地區就誕生了甜醋。甜醋同樣以糯米釀製,有時加入片糖、薑、陳皮、丁香等作調味。廣東婦女坐月,奶奶少不免會用薑、甜醋、蛋、豬腳煲個「豬腳薑」,以助產婦滋補強身。
後記:
坐月補品,你會想起黃酒雞或豬腳薑?這問題的答案,多少反應了你的家族背景——前者來自客家,後者是廣東——但越來越說不準,因為現今不少客家人在都市成長,傳統習俗正逐漸失傳。像我的媽媽也來自客家家庭,不懂說客家話,也不會做黃酒雞,反倒是十分喜愛吃豬腳薑醋,每十次去酒樓總有幾次要點一盅!也許哪天問起坐月補品,「你會想起黃酒雞或豬腳薑?」她答豬腳薑也絕不奇怪。
參考資料:
鄭敏華、周頴欣、任明顥(2022)《梅子林故事—鄉郊文化保育考見記》P.74-77
Dee Wong《黃酒》https://astkce.hk/2017/07/06/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