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好青哦」,天不是藍色的嗎,怎會是青色?原來客家話的青, 代表著多種顔色呢!
「青」吳方彝蓋西周中期集成9898
早在西周吳方彝蓋上的銘文已見「青」一字,字型是上「生」,下「丹」。《說文》記載:「青,東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屬皆从青。」而《說文·生部》:「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意即破土而出的草木,也就是說「青」是草木之色-綠色。古代中國有「五正色」,即青、赤、白、黑、黄五种正色,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而在五行中青屬木,對應東方,也是春天,可見「青」最早與春天草木復甦的意象一致。
相信大家仍記得《荀子·勸學》中的一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說文》則解釋:「藍:染青艸也。」因此「藍」本身指一種名為藍草的植物,而從中提煉的顏色就是青,慢慢又稱為藍。有學者指出,「青」為綠色時用於自然方物,如「青山」、「青草」;「青」作為藍則表示天空、染物 (徐朝華,1988)。
而「青」為黑色時大多用於外貌特徵,如「青絲」、「青眼」,就是黑頭髮、黑眼睛。這裏與「五正色」中的黑有別,不只是純黑,而帶有光澤、通透的墨色,更俱美感。
亮一點是藍色,翠一點是綠色,再深一點是烏黑。「青」代表綠、藍、黑三色的用法自古有之,只是我們常用的粵語慢慢以將三種顏色明確區分開來,而客家話則保留這用法。客家人對「青」似乎賦予別樣的情感,他們賴以青綠的山林為生;帶著冒險精神的藍,翻山越嶺開闢土地;烏青布衣象徵客家人刻苦克儉的個性。青色最能代表客家人了吧。
參考書目:
張亞初(2001)。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華書局。
聞人軍譯注(2008)考工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漢語多功能字庫。《說文》。取自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huowen.php
徐朝華。(1988)。析「青」作為顏色詞的內涵及其演變。南開學報。6,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