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春約的遊覽景點,怎少得梅子林的壁畫?從隨處可見的黃牛,到村民早年捉來浸酒的毛雞(褐翅鴉鵑),壁畫都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村落與大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都是由生態藝術家葉曉文於2019年花了2個月多的時間繪製而成。幾年間,曉文已從駐村畫家成為荔枝窩的新居民、新農夫,在慶春約一隅開展作為Slasher*的生活。
當初繪畫壁畫的時候,曉文一星期只有3至4日留在梅子林。及後,曉文漸對遠離繁囂的農耕生活產生興趣,便透過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申請田地,打算開展作為農夫的副業。豈料,只有一半時間留在村裡的曉文一星期只能澆兩三次水,加上田地失耕多年土壤養份尚未恢復,農作物無法健康生長,收成慘淡。在外力推動下,曉文乾脆搬入荔枝窩定居,專心打理農田,開始半農半創作的隱山生活。
荔枝窩的農夫各有各的種植方法,沒甚麼金科玉律,大家都是邊試驗邊種植。隱山的田地秉承對環境友善的農耕方法,嘗試在田裡劃分不同生境區域以模擬農作物的原生環境,讓它們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例如,原生於水邊的薑栽種在近水的土壤,偏好陰暗林底的柊葉則種在棚底或其他形成遮蔭的高大植物旁邊。
曉文坦然說,搬入荔枝窩後的生活都很有規律 – 每天會把握日間最涼快的清晨與黃昏下田工作,其餘時間便回家寫作文學、繪畫上色,實現簡樸而充實的生活。除此以外,週末偶然也會有學生造訪,曉文便會帶領他們四處遊逛,認識荔枝窩得天獨厚的生態的環境。熟知植物的她閒時更會走入深山河溪,尋找有趣稀有的植物,一睹美態。這種與別不同的Slasher生活,絕對是洋溢著對自然的熱誠。
* Slasher來自英文「Slash」(斜棟),是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自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