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回家後坐著、什麼也不用幹」你也曾經有這個念頭嗎?
相信現時不少城市人,在忙碌一整天後,只想坐著、躺在家裏,好好放鬆一下自己的腦袋。「家」就是可以讓人「坐吓、放鬆吓」的地方。「荔枝窩村園境及建築環境改善工程」(下稱「鄉村花園」),便是一眾荔枝窩村民和各界人士以「家」為概念而共同創造出來的項目。
鄉村花園由暖窩主辦、香港鄉郊基金協助。項目將村內部分難以復修的破舊村屋及空間活化,加入公共空間元素,令每一個到訪荔枝窩的人都能在這個空間「坐吓、放鬆吓」,親身感受「屋」的故事。花園於 2023 年開幕,項目活化了三個空間,並根據設計特徵分別命名為「坊」、「灶」,和「堂」。
公共空間不只是一個讓人「坐吓」的地方嗎?為何一直強調「家」的感覺?
「即使村民已經搬走,甚至已經移民,都希望他們回到荔枝窩會覺得『返咗屋企,返嚟可以坐吓』。」這是設計團隊 2squaremetres 和村民的設計理念,他們相信共創的首要條件便是尊重村民的意見。在項目不同階段,都能看到村民參與的身影——在初期園景設計階段,設計師走訪不同村民,亦在疫情間使用 Zoom 收集村民和在地農組們對改造三間屋子的建議,包括選用哪種復修材料、種植哪些在地植物。在工程中後期則分別收集三間屋子的相關口述史,包括客家生活故事和屋子的歷史。村民似乎成了設計團隊的一員,他們每一個想法,都為老房子注入新的生命。
考慮到工程安全問題,團隊無奈要放棄村民部分建築上的想法。例如在改造「灶」園時,有村民希望保留屋頂,但經過承建商測量評定,此部分存在倒塌危險。於是,無可奈何下必須拆除屋頂,但拆除時圑隊卻產生新想法——賦予屋頂尚算完整的木橫樑第二生命,將木橫樑搭建成階梯,變成「坐吓」的一部分(見圖4)。
「這樣有巧思的設計,會讓人覺得這個建築變了,好像又沒變,生出一種親切感。」鄉郊基金項目總監Gigi跟我們分享她對「灶」園的想法,「房間每個區域分隔都十分清晰,包括屋頂和樑,閣樓橫木等拆除後剩下的痕跡,我能透過這個新的空間想像傳統的客家屋構造。」或許鄉郊花園已在「傳承」客家文化,而傳承未必是將時間「凝固」,如果能夠與時俱進,加入新的想法,相信能成為時間的橋樑:讓舊時和現在相遇,才能對未來有進一步的想像。
以上提到「灶」園的階梯,聽說已經成為許多遊人打卡休息的地方。除了鄉村花園自身建築,紮根荔枝窩的組織和村民亦不定期在鄉郊花園舉辦活動,比如音樂會、傢俬製作工作坊、導賞團等,讓遊人參與。希望正在看這篇文字的你,也能走進荔枝窩,在鄉郊花園一齊「行下、坐吓、放鬆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