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客家聚落研究
由王維仁教授帶領的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下稱「谷埔願景團隊」)自 2021 年起,受助於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保育資助計劃,陸續在谷埔及沙頭角一帶開展三個以建築修復為主體的鄉郊保育項目,分別為:
- 保育與活化:沙頭角客家聚落空間環境的建築與地景研究(下稱「沙頭角聚落項目」);
- 谷埔村針灸觸媒計劃:啟才學校附屬建築修復與周邊環境改善(下稱「谷埔客廳項目」);及
- 廢墟花園建築景觀微更新 : 谷埔村老圍樹院宅復育與社區空間活化(下稱「廢墟花園項目」)。
三個項目中,最先開始的便是沙頭角聚落項目。項目選址沙頭角一帶的四個客家聚落:南涌鄭屋、鹿頸陳屋、鳳坑及谷埔老圍。透過深入研究他們的傳統建築、社會文化及地景,谷埔願景團隊期望為當地注入文化旅遊、生態、可持續建築等元素,探討鄉郊發展的可行性。
其後,谷埔願景團隊在 2022 年 5 月於啟才學校開幕的展覽中提及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當中包括兩個以谷埔作為主要的研究聚落的項目,從建築、園境及社區三方面着手,分析谷埔的歷史和生態發展。以下將援引團隊提供的部分資料作簡單介紹:
建築
聚落形式:谷埔由不同的村落組成,亦形成不同的聚落形式。當中包括新界早期客家圍村的方形老圍、一字形的新圍與二肚、以及田心村及溪谷中的獨立宅邸。
建築類型:谷埔的歷史超過百年,在技術變遷、家族繁衍與土地分割過程中,谷埔的建築類型由傳統三合院逐漸過渡到多層排屋。
材料與建構: 谷埔建築見證了由條石青磚、夯土墻體與木椽唧條灰瓦頂的「硬山擱唧條」土木結構,逐步走向混凝土加強轉造,結合馬賽克瓷磚立面與批蕩塗料的現代化建構過程。
園境
谷埔的平原與溪谷地形造就了多元的生態景觀,包括潮間帶紅樹林濕地生態、淡水沼澤景觀、淡水河溪生境、風水林及其孕育的豐富動植物。 位處海灣地帶的紅樹林濕地是鳥類(白鷺、蒼鷺)、魚蟹(彈塗魚、圓尾鱟、招潮蟹)與昆蟲(玉帶蜻、萊灰蝶)等多元物種的棲息地;谷埔肚溪上游谷地的山澗與駁岸邊的草木林地,則孕育了諸如珀灰蝶、港油麻藤等珍貴物種;廢耕後的草地沿山麓分佈,又成為退耕牛群的棲息地。
谷埔願景團隊將研究成果結合到谷埔客廳及廢墟花園的項目中,我們一起來了解團隊在進行項目時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