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米粉和糯米粉是客家人做傳統糕點時必要的材料。昔日農村裏沒有超市售賣現成的包裝米粉,故在製作茶粿和糕粄前,農家得親手磨研備料,用石磨把米穀磨碎成粉末。
石磨是傳統的糧食加工用具,主要功能是把米、麥、黃豆等磨碎成粉狀,若在研磨過程注入水則可成漿,製作米漿和豆漿。


它的結構可分成上下兩扇,由兩個刻有齒槽的圓形石盤構成——下扇固定,上扇則靠人力推動使其繞軸轉動。兩盤因旋向不同而形成一起一伏的磨齒,把顆粒磨細。研磨時,米或豆通過磨眼進入磨膛,漸漸由中心流到外周,亦由粗糙變得幼細。直到被磨成粉末/漿,流到外側的磨槽裏,研磨就此完成。 在鎖羅盆村的伯公附近可以看到一個石磨的下扇,荔枝窩都有呢!試著把它們集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