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經過不少荒廢村落,村屋有新有舊,偶然望向窗邊,發覺玻璃是有花紋的,上網查資料,原來叫壓花玻璃 (pattern glass)。
製作壓花玻璃須趁玻璃冷卻前,將花紋滾壓於表面。 由於厚度變薄,所以較易破損。以前村中小徑較狹窄(為防盜匪入侵),人們經過屋前很容易會看到屋裏人私隱。而壓花玻璃透光兼備遮蔽性,花紋美觀亦作裝飾,成為村中房屋必備品。
東北鄉村現存仍完好的大屋多建於1960-70年代,而內地當時亦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或未能大規模生產玻璃,推斷是本地製造。戰後香港工業起飛,玻璃工廠主要集中於灣仔,銅鑼灣(玻璃街)及大角咀 (1)。如果從市區山長水遠運入沙頭角,再經山路或水路搬入村,可謂得來不易。
香港節奏急速, 許多市區樓因重建而消失, 曾經常見的壓花玻璃亦隨之被人遺忘, 唯有於鄉郊地區能一窺昔日風貌 (2)。
----------------
參考:
1. Notable Play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HK Glass & Mirror Industry
2. 景賢里復修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