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400年前客家村民進駐荔枝窩,村落迅速發展漁農業,其中村口對外的水稻田正善用充沛的水流栽種各種作物,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六十年代之始,本地農業隨著村民陸續移居外地及內地的農業競爭而逐漸萎縮,從前出產豐盛的土地荒廢於此。
你或會想,沒有農民騷擾收割,土地會自我復原、吸引生物居住嗎?我們乾脆將土地退耕就好了嗎?
原來,農地也是個獨一無二的豐富生境,人為干擾倒是讓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決要原因。荔枝窩的濕地農田正好符合生態學上所言的「中度干擾假設」,在農民的悉心照料、定期收割下為生境提供週期性的改變,為不同事物提供適合的環境棲息。當中以濕耕地的管理最為顯著。在《永續荔枝窩計劃》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復耕農地發現逾三分之一的本地兩棲類,部分如粗皮姬蛙偏好農地生境。有了青蛙,自然有其捕獵者到訪。銀環蛇、草游蛇等都是農田的常客。在細小、零碎的農地上,緊密又豐富的食物網悄然無聲地連結起來,讓荔枝窩注入更多生命力。
原文網址: 香港生態友善耕種 體現生物多樣性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19008https://ccsg.hku.hk/ruralsd/en/pages/research/biodiversity/
自然解構 | 生態月曆系列 | 八月
地點:荔枝窩
觀賞景點:復耕農地 | 夜間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