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鴨洲,須由「真耶穌教會」講起。
♦ 真耶穌教會20世紀初在大陸成立和宣教。二戰前,傳教士在華界沙頭角墟(東和墟)設立教會、治病,新界東北一帶水上人到墟市販賣漁獲(冷戰前英界、華界沙頭角邊境比較寬鬆,水上人隨船而居,一般自由出入),因而接觸和信教。
♦ 直至1949年後中國政權更替、政治緊張下,教會需要離開華界。由於許多沙頭角教會信眾都是新界東北水上人,而且不少會在鴨洲停泊聚集,教會選址鴨洲,並以有限資源搭建木造教堂,漸漸吸引更多水上人停泊,甚至上岸。
在冷戰對峙格局下,處於資本共產陣營之間,中港邊境的鴨洲,得到不少西方陣營的幫助 – 美國經濟援助協會、英政府、英軍(也許是英政府需要籠絡邊境村民/漁民,也許是宣傳自身陣營,也許有人道考量)例如:
♦ 【漁民村】供上岸漁民居住 – 英政府撥款、經援會捐助,及後漁民供款一半
♦ 【供水】在鎖羅盆建水塘,鋪海底水管供水鴨洲:經援會捐助經費、村民出艇仔人力、英軍協助、理民府建造其他設施(例如在鎖羅盆村長爭取下,幫村民鋪設入屋水管,以換取水源使用權)
♦ 【學校】為改善漁民識字情況,漁類統營處在教育司協助下,1953年借用教會會堂成立漁民子弟學校,再在1956年建成新校舍。
♦ 【重建教會】由木造會堂重建成鋼筋水泥會堂,1965年完成
♦ 60年代,英政府推出《英國移民法案》,不少新界村民舉家移居英國謀生,鴨洲也是其中一員,教會亦隨移民傳到英國。
*舊地圖顯示鴨洲英文原稱 “Robinson Island” ,有說是以「羅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命名,即描述鴨洲是無人荒島。
參考資料:
鴨洲的故事 = The story of Robinson Island (初版.). (2019).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