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柊 葉】Phrynium capitatum
葉大無毛有骨架,最適合用來裹棕蒸糕。蒸糕時用新鮮葉洗淨鋪墊竹籠做「牆身」,圍邊不塌,再倒進粉漿,蒸完後會裹著「圓籠粄」,被包住的地方不會發霉,是承受到高溫的天然保鮮紙。
位置:溪流樹蔭下
【翻 白 葉 樹】 (半楓荷)
Karnikar
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村民的叫法是「炮葉」,寫法不詳。葉形多樣,葉緣分裂成多隻角,時似楓葉時似荷葉。底面不同色。蒸圓籠粄時,鋪在竹籠底部柊葉之上,雙葉合璧就不漏粉漿,煮起來有荷葉的清香!
位置:零散
【山 大 刀】
Wild coffee
Psychotria asiatica
客家茶粿的牛油紙,搓好的茶粿會墊在山大顏的葉上蒸。 它的枝條具有許多明顯的節,故又名「九節」。
年尾逐漸成熟而轉呈紅色 的果實外表雖似咖啡豆,但其實是香港原生常綠灌木,常見於村落及風水林中,耐陰性極強,喜歡生長在森林的底層。
位置:沿途路邊林蔭
【野 漆 樹】
Wax tree
Rhus succedanea
夏天晴多雨少,能使生漆中的水分快速蒸發,是割漆取漆和瀘漆曬漆的最佳時機。義工展鴻分享:最辛苦的漆農,每棵樹每年才產一斤漆。生漆由汁液混合白燮土、造型成為器皿,是古代技術傳承。秋季葉色變紅,不過分泌的汁液會令人皮膚敏感,不宜觸碰。
位置:山路沿途兩側,陽光充沛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