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榕樹頭」,大家或會想起油麻地天后廟前的一塊空地,該處因為植有數棵巨大榕樹而得名,過往常有賣藝者和街坊在這裏聚集,包括占卦算命、粵曲演唱、說書講故等,吸引不少坊眾,亦逐漸形成了一個市集。 榕樹頭下總讓人想起一片熱鬧風景,人們喜歡在樹蔭下乘涼歇息,閒話家常。
在吉澳碼頭、村口位置正正有一棵大榕樹,那曾是吉澳最熱閙的地方,樹下有一魚檔,樹旁的牆曾是村公所的告示板(以前的村公所大約在村尾,告示貼於村口非常重要),村民都喜歡聚集在於此。 吉澳碼頭則在1957年由政府招商承建,為了方便村民和漁船往來吉澳和沙頭角,至1961年建成。與村民閒聊得知,以往他們會從榕樹一直跑向碼頭,跳下海,高興非常,「吉澳仔」都懂得游泳。
對比舊照片與現時吉澳村,整個外貌已改變甚多,與筆者2017年初次到訪亦已有不少變遷。 數年前,吉澳島上十分有名的「吉澳益民酒家」的親戚,在村口、碼頭旁一片空置多年的地上開辦了「兄弟士多」,老闆曾移居外國,又因嚮往吉澳小島的風情和文化而重新搬至島上定居,一星期都不太會外出離島。「兄弟士多」有售平常茶餐廳的食物以外,更有馳名的墨魚丸,食物是其次,更引人入勝的是街坊與老闆的連繫,延續了昔下榕樹下的風光和溫暖。
筆者每次經過或停留於「兄弟士多」,總見到不同村民休閒地跟老闆聊天,一個眼神就明白了大家似的,互相關心、了解對方近況,店裡店外都有座位,環島一圈後,又會見到島上的村民聚於「兄弟士多」。而且,老闆娘份外熱情,點餐、聊天、借書、介紹吉澳等她都樂於分享; 遊人到訪吉澳,村民都會示意他們先停留在「兄弟士多」。「兄弟士多」其中一面是面向碼頭,恰意舒適,村民都很友善,向我們娓娓道來島上的歷史和故事,更向我們表演敲擊銅鈸,打著拍子,感受吉澳安龍清醮的盛況。餐廳旁邊是一對夫婦的房子,設計非常特別,看似有分隔卻又與餐廳雙連,屋主可以一邊播音樂、看電視、一邊跟在餐廳的街坊聊天,而且他們有兩隻狗,每逢有船到達吉澳,屋主和狗仔都會一起迎接,歡迎村民回家,擔當保安員的角色。
「兄弟士多」在榕樹旁,旁邊展示漁農自然護理署設計的吉澳文化徑告示和政府部門告示,附近有公共洗手間、前方是碼頭,餐廳基本上是島上一個重要並能夠聚集村民的地方,亦是遊人初次認識這個沒有化妝的美女(老闆對吉澳的形容)的第一步,期待大家在村民的熱情中發掘吉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