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薯耐旱、害蟲少、高產量且用途多,其葉可作豬或人的食物,所以成為了村民最常耕作的作物之一。煨蕃薯便是其中一個流行於客家村民的煮食方法 —— 挖一個小洞,在洞上用泥塊砌成土窯,在窯底的入口放入枯枝雜葉以生火,燒至泥塊變成紅色,快要變成黑色時,就在窯頂開個小洞,放入蕃薯,然後把窯敲爛,掩蓋蕃薯,利用灰燼的溫度煨熟番薯,大概一小時就可以吃。用有塊狀的泥土砌成一個密封的窯,亦需要一些技巧令其牢固,不然在燒柴時容易會有倒塌事故,土不夠熱就煨不熟番薯。
鎖羅盆黃慶祥村長回憶時說:「童年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小夥伴壘起土灶煨蕃薯。剝去烤熟的薯皮,露出金黃色,香氣撲鼻」。